首页 >> 矮糙苏

告别乡愁鱼米之乡转型现代农业漆姑草玉凤花属离舌橐吾长叶竹柏翼刺花椒Rra

文章来源:卓豪农业网  |  2024-03-14

告别乡愁,“鱼米之乡”转型现代农业

告别乡愁,“鱼米之乡”转型现代农业

作者:佚名来源:南方时间:

中国花木1月16日资讯:本站人员从南方获悉49岁的梁淑珍(化名)当了30年的农民,10年的花农。

最近,她每天一早就钻进田里,浇水、绑花,精心侍弄她的万年菊。菊花长势不错,梁淑珍估计等到过年那会儿,这1000多盆万年菊全卖出去,她可以挣到1万多元,比她前半年卖菜收入多了一倍。

从种植稻谷,到养殖蔬菜,再到(3)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培育花卉,农民梁淑珍的务农经历,恰是她所在的佛山市陈村镇潭村30年农业发展的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步调不断加速, 有田无人耕,有人无田耕 的尴尬境况在整个珠三角农村愈发凸显。传统农业如何突破瓶颈,究竟 谁来种地 ,这些迷雾在珠三角上空笼罩多年。

南方近日走进潭村,试图以这个正在向农业产业化转型的珠三角农村作为样本,求解 谁来种地 之惑。这些年来,通过一系列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探索与实践,占地5000余亩的潭村接连引入大型产业项目,既提高了农地利用率和村民的土地收入,又让传统农业迸发出产业化的聚集效应。

●文/图:南方 李书龙 发自佛山潭村 统筹:胡念飞

菜地上盖起厂房

随着市场经济的起步,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的早期工业化图景在潭村开始出现,梁淑珍家的土地上也盖起了灰色的厂房。与工业化的狂飙突进形成对照的是, 有田无人耕,有人无田耕 是时人对于珠三角农村的形象概括

梁淑珍的种花手艺是从陈村花卉世界那儿学来的。1998年,新成立的花卉世界承包了潭村近1700亩土地,开始建设花卉产业园。此后数年,600多家具有 三高 生产能力的农业种植企业被陆续引入。

当时只留有两亩菜地的梁淑珍为了养家,就到花卉世界一家企业打工,每天在温室大棚里干活8个小时,学着培育各种花卉。几年后,梁淑珍在自己的菜地里养起了万年菊,每年七八月时开始养,到了春节时花团锦簇的,就可以运到市场卖了。

花卉世界带给潭村的不只是让部分农民变成 农业产业工人 ,还让当地村民的年终分红暴涨数倍。1998年,潭村村民分红不过数百元,到了2008年,潭村与花卉世界续约并提高地租之后,当年的村民分红翻了一倍,每股达到2200元。

占据潭村1/3土地的花卉世界,是潭村土地流转之后农业产业化的成果,也彻底地改变了当地的农业格局。在此之前,尽管潭村花卉种植面积已颇为可观,但仍保留着个体化、分散式种植的农业传统。与珠三角早期工业化的狂飙突进形成对照的是,潭村乃至整个珠三角农村的农业种植每况愈下。 有田无人耕,有人无田耕 ,是时人对于珠三角农村的形象概括。

时间回到198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梁淑珍放下书包,拿起锄头,从此扎进了农田里。当时,和大部分珠三角农村类似,水道纵横的潭村遍布着广阔的稻田和甘蔗地。在当时潭村所在的陈村公社,九成土地是农田和鱼塘,超过八成的村民下地种田。

大约在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风潮扩及岭南大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提升。现任毛酸浆潭村村委会主任区汝江当时31岁,承包了10亩鱼塘,全家人开始养鱼。

在当时的潭村,更趋明显的迹象是培育花卉苗木开始取代种植稻谷、甘蔗。这座始于南宋的岭南古村落,历来有培育花卉苗木的民间传统。只是,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效益更高的花卉种植并未得到大规模地推行。

在陈村镇经济促进局农业发展科科长黎广海的印象中,家庭联产承包制推行几年后,当地大片的稻田和甘蔗地逐渐变成各类绿化苗木和果蔬的种植场。

不过,一股更大的浪潮很快就侵入了传统农业的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起步,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的早期工业化图景在潭村开始出现,梁淑珍家的土地上也盖起了灰色的厂房。1993年,梁淑珍一边在工厂打工,一边租了两亩地种菜,她每个清晨去潭村市场支起菜摊,来买菜的不少都是外地人。

这一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对潭村所在的顺德提出,为适应工业化发展,顺德农业要以 高产、高效、高质 为主要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然而,当时的顺德人均只有1.7亩土地可以耕种,同时又因农民进厂打工,有10万亩土地被撂荒。这种尴尬的局面,最终促发顺德开展了引起全国关注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村里来了大项目

潭村土地流转之后农业产业化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正是1998年落户的陈村花卉世界项目。花卉世界成立后几年时间,潭村有1/3的村民开始种花。10多年来,花卉世界辐射带动了顺德全区4.9万亩花卉园艺产业的发展

1993年,顺德土地经营权流转起步,当地对农地实行新的流转政策,将土地 分包制 改为 投包制 , 分散承包 改为 集约承包 。顺德2000多个生产队组织合并为197个村居股份合作社,村民将自己所拥有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地由股份社投包租给 农业专业户 经营,村民则根据股权享受分红。

这项被称之为 顺德模式 的土地流转改革的直接效应是,既实现了土地集约经营,为农业产业化奠下基础,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让村民可以离开田地投身其他产业。

早期的 农业专业户 区汝江在1993年已通过承包鱼塘积累了小笔财富。土地入股后,每年坐享股权分红的区汝江在潭村办起了金属锻造厂,从农民转型成商人。

潭村土地流转之后农业产业化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正是1998年落户的陈村花卉世界项目。通过承租等流转方式,花卉世界从潭村、大都村两个村居股份社租下3000多亩土地建设一期工程。建设方先后投入5亿元,以工业园的模式,将园区内的道路、河涌、绿化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2000年,首批农业种植企业入驻花卉世界。

区汝江说,当时村民对于将全村1/3的土地租给花卉世界,还是非常支持的。在当年,如果仍旧种植水稻,每亩地一年两季可以收获3400斤稻谷,能卖1000多元钱。而将土地租给花卉世界之后,第一年的地租就达到1600元/亩。 村民不用种田,而土地的 产出 更高了。 区汝江说。

花卉世界的发展十分迅速,它先后承办了中国花卉博览会、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等重大展会,并成为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花卉商贸基地。如今,来自全球各地的600多家企业在园区设立了花卉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年度农产品总产值30亿元,交易额达到40亿元。

花卉世界的产业辐射力也开始释放,潭村等周边村落成为它的首要受益者。和梁淑珍一样,潭村不少原先种地的村民开始到花卉世界打工、学艺,还有一些人干脆就在花卉世界周边办起了种植场,借着花卉世界的辐射效应做起花卉买卖。

2004年,陈村人梁柱明(化名)将他在佛山北滘的盆栽种植园地搬进了花卉世界,尽管当时花卉世界的租金比周边地区贵出近一倍, 但在花卉世界会卖得更好。 梁柱明说。

梁淑珍的直观感受是,花卉世界成立后几年时间,在潭村日渐减少的田地里,有1/3的村民开始种花。到了2003年,梁淑珍也养起了万年菊。

按照花卉世界提供的数据,这10多年来,花卉世界辐射带动了顺德全区4.9万亩花卉园艺产业的发展,并直接带动农户6300户,培训农民人数达1520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珠三角地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种植结构的转变是市场化的结果,应该尊重农民意愿,而广东省的农业也应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专业化生产。

2008年,潭村股份社与花卉世界续约30年,地租按每年10%的幅度递增,平均地租达到5100元/亩。

绿色乡村的未来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陈村镇在近些年面临用地需求急剧扩张与土地被低效使用的冲突局面。2012年,花卉世界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未来重要规划。这与陈村镇打造绿色乡村、生态旅游的政策正相吻合

潭村另一项土地流转的成果是力源钢铁物流城项目,这是由陈村镇统筹引入的大型工业项目。

作为顺德面积最小的镇街,陈村镇有超过九成的农地用于花卉苗木种植,尽管有花卉世界这样的大项目支撑当地的农业产值,但其对于当地财政收入的贡献并不算大。随着工业化的加速,陈村镇在近些年面临到用地需求急剧扩张与土地被低效使用的冲突局面。

2007年,在陈村镇的统一规划下,潭村位于佛山一环和佛陈路交界处的数百亩农地被转为建设用地。当年7月,力源钢铁物流城与潭村股份社签下40年的租赁合同,以每年6433元/亩的平均价格,租下流转后的623亩土地,开始兴建一期项目。

力源项目的入驻后,潭村的村民分红再次提升。2008年每股2200元的分红,如今已涨到了4000多元。事实上,在大量的农地流转之后,土地租金已成为潭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2013年,潭村股份社的地租收入1900万元,超过全村收入的六成。

不过,也并非叉叶苏铁所有的土地流转案例都如花卉世界和力源项目这么一帆风顺。区汝江在2011年当选潭村村委会主任后,一直为村里的800多亩悬而未决的土地到处奔波。

2010年,由于城市建设需要,陈村镇土地储备发展中心与潭村股份社签订协议,征收潭村800余亩集体土地和自留地。此后,由于手续等问题,土地征收一直未能完成。这个拖延至今的棘手问题,对村民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影响。区汝江说,由于一直传言土地要被征收,一些村民干脆不再种地了,800多亩 问题土地 有很大一部分被闲置。

事实上,随着一个个 大项目 的落地生根,在潭村种地的 散户 已经越来越少。如今走访潭村乡间,零星的种地者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 在田里几乎见不到几个比我年纪更小的了。 49岁的梁淑珍说。

根据陈村镇农业部门的数据,潭村农业面积从2006年的1746亩缩减至2013年的420亩。区汝江估计,潭村5300多名村民,仍在种地的村民不足200人,年纪多在40岁至80岁。黎广海说,陈村镇7万多名户籍人口中,只有约三成人口仍在务农,其中一半是在花场培育花卉的农业产业工人,另一半是四五十岁以上、习惯了土地的中老年人。

日渐远去的农田,成为这些中老年人的 乡愁 。梁淑珍如今在种花之余,还在力源物流城的一家工厂帮着煮饭,她每天穿梭于零散的菜田与灰色的厂房之间,偶尔会回想早年间黄土地里热火朝天的场景。

村里的年轻人则很少怀念农业时代的图景,他们如今最“实验——改良——再实验”疑虑的是,虽然分红多了,但那几千亩签了几十年租约的土地,是不是租得太便宜了?2000年,种植企业入驻花卉世界的租金是每亩三四千元,如今,这个数额已经涨了10倍,在最好的地段,一些入驻企业私下转租的租金甚至高达10万元/亩。而在未来的25年内,潭村从花卉世界每年获得的地租仍将是5100元/亩。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花卉世界或将以另一种形式带动村民收入增长。在2012年,花卉世界入选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花卉世界未来的重要规划。而这与陈村镇打造绿色乡村、生态旅游的地方政策正相吻合。

针对塑料设计而言 手记

如何让村民收入与土地效益挂钩?

潭村的土地流转改革,是一种通过三方博弈形成级差地租,从而使三方均获益的模式。

它的基础是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推动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政府或股份社通过土地流转吸引开发商,村民收取开发商的租金,开发商再通过开发土地获得级差地租。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农村而言,土地资源得到了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解放,村民分红也随着土地开发而增加;对于开发商而言,在土地日趋紧张的珠三角获得了宽裕的用地指标;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则有望通过项目引入提升地方财政收入。

以上三重利好因素,也正是潭村黑果枸杞及其上级政府坚持土地流转探索的动力所在。

不过,近年来,潭村一些村民显然对此流露出更多的疑虑与期待。按照目前的流转方式,在漫长的承租期内,无论土地开发的效益如何迅猛提升,当地村民都只能享受固定的地租收入。而从花卉世界的开发状况来看,土地价值已经升值10倍之多,而当地村民却几乎无法受惠于此。

对于这种日渐显露的困境,内地一些省份已有可资借鉴的探索范例。比如,山东省在2007年就曾下发文件,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权作为资本入股、参股分红。当地一些股份合作社挂靠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村民的土地收入则与开发效益直接挂钩。每年,村民除了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之外,还可以依据土地收益状况获得二次分红。

事实上,陈村镇也曾有人建议,土地流转最好的方向是村民以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份以降低土地租金,与开发商共同经营开发土地,从而获取级差地租带来的资本性收益。

当然,这种合作社与开发商共同开发的模式,增大了合作社的收入风险,也对合作社的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加速,珠三角农村已是寸土寸金,而其土地的升值潜力亦不容小视。在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农业产业化转型之外,如何让农民的土地收入与土地开发效益有效关联,这或许是珠三角地区土地流转探索接下来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收藏本页] [关闭窗口]

戒烟以后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戒烟后咳嗽是怎么回事
帕瑞可酒石酸伐尼克兰片疗效如何
帕瑞可酒石酸伐尼克兰片多少钱